最近,南京家长群里炸开了一则消息:“南师附中今年招六年级学生直接上高一微豪配资,跳过整个初中阶段!” 一时间,引发了家长热议。
对于这条消息,我们一开始是不信的,因为我们孩子就是从附中毕业的,当时也没有听说有12岁六年级毕业就直接跳过初中入读附中的孩子,况且还是附中最好的国科大班。要知道,国科大班大部分都是校内选拔,即使中考分数很高的佼佼者,很多都没能考进这个班,可见其难度不一般。
也有家长和我们一样的疑惑,初中难道就不上了?
但是经过家长私下爆料,确实是有一位12岁的孩子,在国科大班学习。
据家长反馈,孩子小学是汇文的,中学被郑外录取,因为成绩太优秀,现在在国科大班学习,据说奥数国一证书一堆。
网帖上,就有人惊叹“神童出世”,有人质疑“政策儿戏”,还有人直接感慨:“这下连中考都省了,直接快进到高中!”
消息最初来自一则网络讨论。有家长发帖询问:“今年有没有六年级接到南师附中通知的?说明年可以直接上高一?”短短几天,评论区成了各路消息与观点的交锋现场。
一、“真有六年级娃去附中上高一?”
还真有!
评论区里,不止一位网友证实:“今年小升初有个小孩去了附中高一果壳班。”
有人补充细节:“娃班确实来了个小孩,12岁还是13岁吧,班里都叫他‘小孩哥’。”
更有人透露:“是汇文的小孩微豪配资,经常性考300分(满分)。”
而“果壳班”正是南师附中为拔尖创新人才设置的培养项目,本身就是高手云集,当然,过去也有过低龄学生跳级的先例,比如南师江宁,就有这样跳级的班级,专门收集学有所长的学生,组建1-2个班,跳级读书,但是近些年没有听到类似的消息。
二、“跳过中考,学籍怎么办?”
也有人提出现实疑虑。
网友@美丽 指出:“听讲了,明年6月还是要参加中考,不然没有学籍。”
这说明即便是跳级,制度上仍有些环节需要衔接。
而更多人在惊讶中带着不解:“整个初中都不上了?这么牛?”
还有家长有疑问:初中不仅仅有数学,还有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地理等课程,不知道这个孩子都是如何学习的,难道门门功课都能跟得上附中的学生?
三、“无非是提早当牛马?”一场价值观的碰撞
在惊叹与求证之外,评论区还上演了一场关于“教育意义”的激烈辩论。
网友@susu 直言:“无非就是更早当上小牛马,急什么。”
这话引发了不少反驳微豪配资。有人回怼:“你是不是觉得马伟明这种国宝科学家也是牛马?”
@susu 则略带调侃地回应:“孺子牛,这样你听了开心了?”
另一方网友@清 则严肃指出:“果壳班选拔出来的,未来通过高考去了高校,很多是未来科研工作者。如果你觉得他们只是牛马,那马伟明在你眼里也就是顶尖牛马呗?”
在这场争论中,有人冷静总结:“即使未来同样是牛马,总比学习不好的家庭省钱省心点。”
一句调侃,却也道出不少家长的现实心态。
四、我们到底在争论什么?
这场讨论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关注,不只是因为“六年级上高一”这件事本身,更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对于教育路径的固有认知:
有人看到的是“神童光环”——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是否值得一条超常规的成长通道?
有人忧虑的是“童年代价”——纵观历史上哪些天才儿童,最终能依然挺立的,确实很少很少,跳级是否意味着压缩成长,提早进入竞争轨道?
也有人冷静指出:“真有这个天赋,现在的机制不会埋没天才。”
无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,一个共识是:教育从来不是只有一条路,教育的方式也各自不同。
在我们南京,家长认知都不相同,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,有人希望按部就班,也有人跨越前进;有人重视过程体验,有人追求效率极致。有人中考高分却放弃高中,选择职业学校,希望减少内卷,从另外一条路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体验.......
而那个12岁的“小孩哥”,也许正坐在高一教室里,写着我们当年初三还在苦思的物理数学题。
他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教育可能性的生动注脚,也是教育多元化的一个外在显现。
当然,大部分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知,家长群里的家长纷纷表示:这个孩子是一个天才,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,我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淡淡,最后考一个不错的大学,找一个对象,有一份不错的工作,自己能养活自己就好。
你觉得呢?
是支持天赋孩子勇敢跳级?还是更倾向于让孩子按节奏成长?
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
文章综合:小红书、南京择校
关注南京择校矩阵媒体
与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长
点喜欢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