冻雨本质上属于雨(液态降水)证配所,但它与普通雨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温度条件和降落后的状态;而冰雹则是固态降水。
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形成机制、物理状态和降落时的形态,具体区别如下:
1. 冻雨:过冷却的液态雨滴
冻雨是温度低于0℃的过冷却液态水滴。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大气垂直温度结构:
近地面至一定高度(通常数百米)存在 逆温层 ——上层空气温度高于0℃(雨滴保持液态)证配所,下层(近地面或地表)温度低于0℃(物体表面冻结)。
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未冻结(因上层温度高于0℃),但接触地表0℃以下的物体(如地面、电线、树木)时,会迅速冻结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壳(称为“雨凇”)。
因此,冻雨降落时是液态,仅因接触低温物体后才冻结,本质仍是“雨”的一种特殊形式。
2. 冰雹:固态冰粒的降水证配所
冰雹是固态降水,形成于强烈的积雨云(雷暴云)中:
云内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,将水滴反复托举至0℃层以上的低温区,反复冻结、碰撞合并,形成冰粒(霰)。
当冰粒重量超过上升气流托举能力时,降落地面,即为冰雹(通常为球形或不规则固态颗粒,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)。
冰雹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全程保持固态,是典型的固态降水。
总结
冻雨的本质是过冷却的液态雨,因降落时接触低温物体而冻结;冰雹则是固态冰粒,形成于强对流云中并全程保持固态。两者虽均为降水现象,但物理状态、形成机制和灾害形式(冻雨导致“凝冻”,冰雹直接砸毁物体)截然不同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